超过确定的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受害人同时满足没有劳动能力和没有生活来源两个条件时,有权请求行为人继续给付残疾赔偿金。
【案例名称】张某明与交某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城际快线分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案号】(2021)鲁民申3239号
【裁判要旨】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或者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继续给付护理费、辅助器具费或者残疾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赔偿义务人继续给付相关费用五至十年”的前提条件仅限于三种情形:“赔偿权利人确需继续护理”“赔偿权利人确需继续配制辅助器具”“赔偿权利人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残疾赔偿金获得支持的前提为“赔偿权利人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即“赔偿权利人没有劳动能力” 且“赔偿权利人没有生活来源”。
【裁判理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二条(现第十九条)规定,“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或者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继续给付护理费、辅助器具费或者残疾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但是,“人民法院应当判令赔偿义务人继续给付相关费用五至十年”的前提条件是:“赔偿权利人确需继续护理、配制辅助器具,或者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即,仅限于三种情形:“赔偿权利人确需继续护理”“赔偿权利人确需继续配制辅助器具”“赔偿权利人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赔偿权利人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根据文意解释及通常理解,“赔偿权利人没有劳动能力”和“赔偿权利人没有生活来源”缺一不可。原判决考虑到张某明因截肢构成伤残五级,部分影响其劳动能力,但不符合该条司法解释规定的没有劳动能力的条件,判决驳回其关于伤残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的诉讼请求,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并无不当。
裁判规则14
受害人因春节及疫情防控影响未能在其经常居住地公安机关进行流动人口连续登记的,不能视为居住的中断,受害人有权主张按照其经常居住地居民收入相关标准计算残疾赔偿金。
【案例名称】王某其与曹某远、焦某星、中国人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市分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案号】(2021)皖13民终133号
【裁判要旨】受害人提供流动人口登记表、工资证明、工资支付凭证等证据能够证明某地系其经常居住地,流动人口登记表显示其有一段时间未在该地,但系春节休假及疫情防控导致的,不能视为居住的中断,受害人可以主张按照其经常居住地居民收入相关标准计算残疾赔偿金。
【裁判理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条规定:“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现第十八条: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王某其提供的流动人口登记表、工资证明、工资支付凭证等证据能够证明其在浙江省工作的事实,其经常居住地为浙江省。虽然王某其的流动人口登记表显示其2020年1月30日至2020年3月7日未在杭州市,但该时间段正值春节期间且我国及世界范围内暴发了新冠疫情,受疫情影响,王某其于2020年3月7日在杭州市进行流动人口登记不能视为居住的中断。故王某其主张残疾赔偿金按照浙江省的标准进行计算具有事实及法律依据,一审按照安徽省的赔偿标准认定其伤残赔偿金不当,本院予以纠正。
裁判规则15
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对其主张按照户籍所在地标准计算残疾赔偿金的诉讼请求,不应予以支持。
【案例名称】陈某龙与刘某鹏、某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案号】(2022)青民申506号
【裁判要旨】受害人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且事故发生于其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适用事故发生地的赔偿标准计算残疾赔偿金较为客观合理。
【裁判理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第一款“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自然人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与住所地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所谓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陈某龙在一审中认可其在西宁市生活居住3年,已离开住所地在西宁连续居住一年以上,因此,受害人的经常居住地为西宁市,适用事故发生地西宁市的赔偿标准较为客观合理,一、二审法院适用法律正确。
裁判规则16
残疾赔偿金的计算应当适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政府统计部门已经公布的上一年度省级(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相关统计数据确定的标准。
【案例名称】陈某礼与黄某东、中国人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分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案号】(2018)苏民再239号
【裁判要旨】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上一年度,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年度。残疾赔偿金的计算应当适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政府统计部门已经公布的上一年度省级(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相关统计数据确定的标准。
【裁判理由】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现第十二条)、第三十五条(现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计算。上一年度,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年度。本案中,一审法庭辩论终结的时间为2016年3月14日,陈某礼要求按照之前统计部门已经发布的2015年度统计标准计算残疾赔偿金44607.6元的主张,应予支持。一、二审法院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系2016年3月16日才发布2015年度残疾赔偿金标准,不适用本案,以2014年的标准计算其残疾赔偿金为41215.2元,显属不当,本院依法应予纠正。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网,法律文书网等
声明:文章内容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